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

不限題材:每天閱讀英文一小時,三年後英語程度大躍進


天下雜誌基金會於11月初舉辦的2016年國際閱讀教育論壇,邀來國際語言學大師史蒂芬.克拉辛(Dr. Stephen Krashen)談閱讀的力量,克拉辛一再強調,閱讀要是一件沒有束縛的趣事!


打開書本是種娛樂抑或是交作業的開始?是品味養成還是自由遊走於書頁文字?擠爆新北市國立台灣圖書館國際會議廳的家長和老師們,不論是席地而坐、加椅子,通通希望孩子「愛閱讀」,更希望透過閱讀習得母語與外語能力。
國際語言學大師史蒂芬.克拉辛(Dr. Stephen Krashen)自稱「多語人士」,母語為英文,他自評自己的德、法語能力可以用來交流專業,西班牙文能交談,而希伯來語和衣索比亞語只能拿來旅行。這樣驚人的學習成效,來自於他成癮般的閱讀習慣,「我就是睡前不讀書無法安睡的人!」克拉辛受天下雜誌基金會之邀,和其弟子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教授兼系主任李思穎與談,呼籲在場老師和家長放手讓孩子找到喜歡的題材,進而情不自禁的捧起書來讀!
閱讀培養、學習語言沒有「輸在起跑點」這回事
「我提倡『Reading Compelling(引人入勝的閱讀)』,也就是說,閱讀不僅是一件有趣的事情,還應該是讓孩子能夠愛到忘我、忘了他用哪種語言在閱讀!」克拉辛更強調,「故事」是打破年齡每個人都喜愛的閱讀題材和方式,不需要強調知識性文章的閱讀,「如果對哪個領域有興趣,人會自動自發完成基礎知識的獲取,」他以英國電磁學家法拉第為例,這位科學家並未受過正規學校教育,卻透過自主學習在科學界佔有一席之地。
閱讀習慣建立有沒有年齡限制?他分享與日本學者合作、針對跨齡(25歲~75歲)學員的長期研究結果顯示,每天閱讀英文一小時,不限題材,持續三年(共約1200小時),多益成績從250到950提高近四倍。克拉辛也鼓勵所有人,「有人說,閱讀習慣如果不在10歲之前建立就沒效了,但就我的研究而言,沒有輸在起跑點這件事,不管你幾歲,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!」
漫畫和3C都不是孩子不閱讀的因素
該不該讓孩子讀漫畫?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斯蒙德‧杜圖(Desmond Mpilo Tutu)就是看蜘蛛人等的英雄漫畫接觸英文。」克拉辛一再呼籲,要讓孩子自己找到吸引的元素。家長和教師總擔心孩子建立選書品味和開放自選書的合適年齡,會不會沒了書單和協助,閱讀品味就「走鐘」或是「偏食」?「不管幾歲,孩子自動會告訴你他喜歡什麼。貝多芬就是音樂偏才而成大藝術家,為何要要求培育全才而打壞了對閱讀萌芽的興趣?」克拉辛表示,老師和爸媽一樣要閱讀,並且廣泛藏書、甚至讓孩子養成善用圖書館資源的習慣,讓孩子擁有平衡各領域的資源,但是不介入孩子做選擇的過程。
談到閱讀推廣大家最在意的3C產品問題,克拉辛並不覺得3C是讓孩子不閱讀的原因,「我不會斬釘截鐵地說3C產品讓孩子遠離書本。好的資訊從紙本或是電腦得來,載體應該不是甚麼問題,年輕族群和孩子在臉書上所達到的閱讀與寫作量反而更多。科技產品用好了是利器、但用不好的後果不堪設想,但想將很多遊戲或是科技硬是發展成『教育版』、『學校版』,就得另外思量。」在《親子天下》的專訪最後,克拉辛提出正在學中文的困擾:「我找不到夠簡單的中文故事書!」閱讀的力量在這位講者身上嶄露無遺。
史蒂芬˙克拉辛(Dr. Stephen Krashen)簡介
Dr. Stephen Krashen 是美國南加州大學榮譽教授,世界著名的語言學家及教育研究者。
自1994年開始,他從語言學研究轉為教育學的研究。其最著名的研究,是建立首套全面的第二語言學習理論(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)。他亦是「自然教學法」(Natural Approach) 的其中一位創立者,並推動以「自主閱讀」(Free Voluntary Reading)來學習第二語言。其著作多次獲獎,在2005年更成為國際閱讀協會「閱讀名人堂」(Reading Hall of Fame)的名人之一。

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

孩子愛拖拖拉拉?7秘訣養成好習慣

】 

字醜到底要不要擦? 6大關鍵教小孩寫一手好字

作者:羅梅英

發表日期:2016-11-01

字體端正美觀一向是中文字的標準要求,小孩剛開始練習寫字時,歪斜的筆畫字形究竟要不要糾正?學寫字是一個複雜的神經協調過程,家長不宜操之過急,可利用6大學習關鍵,幫助孩子練習寫出漂亮的字。

小學開學,許多家長苦惱小孩的字怎麼寫得那麼醜,尤其是小一新生,不少媽媽求好心切,看小孩的字太醜,直接就用橡皮擦把字擦掉,常常擦到作業本破掉,小孩淚汪汪,大人氣呼呼,親子大戰一觸即發。

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指出,對孩子來說,學寫字是極複雜的神經協調過程,大腦要學習認知,又要控制動作的協調性,這需要足夠的時間去學習,而大人往往操之過急。

推動閱讀、在教師界小有名氣的「小壁虎」老師蔡孟耘,現任教於羅東鎮竹林國小,教書17年來有11年在帶低年級,她說:「低年級的孩子空間感不好,對字的形體結構、空間分配無法掌握得很好,」所以字會寫得很大、分得很開。

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字醜,是因為不夠用心的關係,其實,影響孩子寫字美醜的因素很多,包括:大小肌肉的發展、坐姿、握筆姿勢、空間感、對字的結構認識等,有時是孩子「不能」、「不會」,而非「不願」的問題。

張旭鎧說,父母如果沒有幫助孩子找出寫字的方法,只是一味的強迫他要寫漂亮,不斷的重寫,孩子只會感到痛苦。

孩子的字會隨年紀而漸好看
張旭鎧指出,字醜就擦,會造成小孩的壓力,一見媽媽靠近就提心吊膽,無法專心寫功課,字只會更醜。曾有極端的例子,小孩乾脆不帶國語作業回家,寧可在學校補寫;也有小孩變成完美主義,到了中高年級每天功課寫不完,考試時考卷也寫不完。

在臉書成立「二己寫字教室」社團的陳寶嘉老師,在寫字教學時,第一個目標是,「讓孩子喜歡寫。」他建議,家長不要硬逼孩子、當橡皮擦媽媽,先同理孩子的能力和情緒,孩子才會聽進去。

一般來說,孩子寫字的成熟度會隨年紀、肌肉的發展而好轉,家長不用太焦慮。張旭鎧說:「字醜要擦可以,應該要讓孩子自己擦,而非媽媽擦,讓孩子學習負責任,要求自己儘量把字寫得漂亮。」

不把醜字擦掉,而是找出最漂亮的字
針對小一生,蔡孟耘建議,一次只要求一個重點,例如:注音ㄅ,要求鉤要鉤起來,起筆的撇寫得太長就暫時先不要求;開始寫國字時,只要求「不要超出格子線」,別一次要求太多。最重要的是,「讓孩子願意寫字,不覺得寫字很難。」

蔡孟耘教學生時,不是把醜的字擦掉重寫,而是「找出最漂亮的字,並且跟他說哪裡漂亮。」如:筆畫有長、有短,大小分配得當等。以國字結構來看,字體偏正方形和直的長方體,就會比較好看;若字寫成偏扁平的長方形,或是左右分很開、頭大腳小,就不好看。

綜合幾位專家、老師的意見和建議,整理出幫助孩子字寫得漂亮的關鍵包括以下6點:

1 身體坐正
寫字最基本的要求是,身體坐正,肩膀、手肘穩定。張旭鎧說,常見小孩趴著寫,或是一隻手寫字、另一隻手垂下,字一定是歪的;「身體的兩側是對稱的,動作對稱,身體自然正,」一隻手寫字、另一隻手扶著紙,紙和字才會正。

2肩膀和手肘大關節穩定
「拿筆和寫字是二件事情,握筆要早,寫字要晚,」張旭鎧說。2歲後就可以讓小朋友拿彩色筆、塗鴉畫畫,訓練大肌肉、肘關節和肩膀關節的穩定度,以及手眼協調。寫字的準備條件,包括:大小肌肉有力量與穩定、手眼協調、精細動作靈巧等,大肌肉力量穩定後,接下來才能發展手部小肌肉、做出精細動作。

3手部小肌肉有力
理論上是6歲以後才開始寫字,現今不少孩子中、大班就開始寫字,張旭鎧建議,可以拿繃帶纏筆,讓筆桿變得粗一些,繃帶有彈性、比較好握,寫字會輕鬆一些;或是拿一坨黏土黏在筆上,黏土有黏性,手的力量可以減輕一些。而後再慢慢減少繃帶纏的圈數、黏土少一點,等到念小學肌肉發展已足夠拿筆時,就不用這些東西輔助。

對小一生,蔡孟耘會出「做家事」的回家功課,包括:扭抹布、洗碗、串珠子、丟接球、夾長尾夾等,都是鍛鍊手部小肌肉抓取很好的方法。
當手指頭控筆、運筆的能力變好,字慢慢的會變好看。張旭鎧表示,讓孩子畫纏繞畫和迷宮圖,可以訓練手指頭靈活度;纏繞畫重複畫固定的圖案,畫得愈密、愈整齊,迷宮的路線畫得愈細愈好。
4成熟的握筆姿勢
什麼才是正確的握筆姿勢?以下四種姿勢最為普遍,且都被視為成熟的握筆姿勢:
1.「動態三指握姿」(dynamic tripod):大拇指、食指的指腹以及中指末節內側面來捏握筆桿,並將筆桿靠於虎口上。
2.「動態四指握姿」(dynamic quadruped):用前三指指腹及無名指末節內側面拿握筆桿。
3.「側邊三指握姿」(lateral tripod):食指指腹及中指末節內側面靠在筆桿上,大拇指則跨過筆桿並靠在食指的側面;虎口為半閉合的。
4.「側邊四指握姿」(lateral quadruod):與「側邊三指握姿」相似,食指、中指指腹及無名指末節內側面靠在筆桿上,大拇指則跨過筆桿並靠在食指的側面。

張旭鎧表示,據統計,80%老師教學生的姿勢為「動態三指握姿」,這也是職能治療師認為最理想的握筆姿勢。但根據2012年美國《職能治療期刊》指出,不管是哪一種握筆方式,對於孩子寫字的速度及字體的美觀度皆無差異。

5認識字的結構
蔡孟耘表示,孩子其實並不知道什麼樣的字才叫好看,教孩子拆解字的結構,利用十字格線幫助筆畫定位,哪些筆畫寫在十字格線的上下或左右,有助於字寫得漂亮。

國字的結構大致可分為:上下、左右及外包等3大原則,這3大原則又可再細分為:上短下長、下短上長;左右平分、左窄右寬、右窄左寬等。蔡孟耘一次只教一個原則,例如:前3課挑字、教左右平分原則的字。雖然教孩子認識字的結構會多花一些時間,但好處是孩子記得很清楚,以後比較不會寫錯別字。

以「新」字來說,為左右平分的字,寫的時候左右要差不多寬,且底部要站在一樣高的位置,這樣字才不會長短腳;「跑」為左窄右寬的字,若左右一樣大,就不好看,足部的捺要改成挑、往上斜,且矮一點,右邊的包寫得高一點才會漂亮。

6筆順用筆畫名稱取代1234
有人說,筆順寫對了,字就會變漂亮。蔡孟耘指出,按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,低年級的能力指標為,「寫『合理』的筆順,而非正確的筆順。」顯見筆順不見得須完全正確才行。

教孩子筆順,蔡孟耘會講筆畫名稱,如:橫、豎、撇、捺,而不是說1、2、3、4,隨著字寫多了,孩子可以逐漸歸納筆順原則:先左到右、先上後下、先橫後豎、先撇後捺,比較不會寫錯字。

這樣子教還有一個好處是,當孩子的筆畫寫得不好看,蔡孟耘可以直接說筆畫名稱,例如這裡是斜勾,而不是豎曲勾,幫助孩子掌握寫字的訣竅。
陳寶嘉教寫字課時,要求孩子「先想好再下筆」。在下筆寫生字之前,一邊看範例字一邊在空中書寫一遍, 此時大腦必須進行記住筆畫的位置和長短;位置,指的是在格子中的位置,及與相鄰筆畫之相對位置,長短則是這個筆畫的起、終點在哪裡、到底有多長。

創造正面的學習經驗,給孩子信心
大部分小學生寫生字,會一個字乖乖寫完一行,再寫下一行生字。張旭鎧說,這樣寫字好單調,大腦不會思考,所以他會讓兒子橫著寫,一個生字寫完就寫另一個生字,讓大腦有新鮮感,一次寫完一列的生字,再寫下一列。

這樣的好處是,可以看到字從醜變美、逐漸改善的過程,「是正面的學習經驗,讓孩子有所比較,建立信心,原來自己也可以辦得到。」張旭鎧認為,沒有人規定一定要用最傳統的方式才能把字寫好,他甚至不反對兒子跳著寫,讓寫功課變成有趣的一件事。

 
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
蔡孟耘認為,要讓孩子知道寫作業是自己的事,而不是媽媽的事,媽媽如果把寫作業攬在身上的話,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態。她的女兒從念小一起,蔡孟耘只負責簽聯絡簿,就算看到她寫錯字了,如果孩子沒有開口問的話,蔡孟耘不會主動教,唯一一次是蔡孟耘女兒在寫「學」字時,因為字老是超出格子線,開口問媽媽,蔡孟耘才教她。「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,況且老師的標準也只有孩子最清楚。」

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

教孩子別在意成績

作者:林佑珊 (親子天下雜誌)


孩子的未來,除了課業之外,還有其他的問題要面對。讓孩子知道,課業並非全部,只是生活中的一環;鼓勵他盡力把事情做好即可,不用一直跟人比較……


狀況1
女兒參加資優班甄選以一分之差落榜,她表弟也參加考試,結果順利考上。祖父幫表弟舉辦慶功宴時,她很不開心,還常拿自己跟其他資優生比較。我很心疼她,該怎麼幫助她?
面對甄選落榜的遺憾與失落,是一種很自然、卻需要予以呵護的心情。資優班不應該等同於孩子的全部,而比較也總是容易讓孩子陷入嫉妒與羨慕的複雜心情漩渦裡。以下四點建議,分享如何陪伴孩子面對落榜所帶來的失落。
一、誰說我不在乎。面對孩子的期待落空,當下心裡所浮現的失落感、委屈、難過、傷心、抱怨或不服氣等感受,是非常自然且真實。別和孩子說「沒關係」、「無所謂」、「不要太在意」、「下次再努力就行了」等話語。
試著接納及允許孩子這些情緒,並同理反映孩子的感受,「姊姊,我想面對一分落榜,一定讓你感到難過與遺憾。表弟的上榜,多少也讓你感到又嫉妒、又羨慕,以及心中忿忿不平。」給孩子時間,讓心情慢慢調適。
二、想法的修正與微調。試著聽聽孩子如何詮釋資優班甄選這件事。請像LINE的主角「熊大」一般,靜靜聆聽孩子的說法。先不要給予任何的評論、反駁、說服或道理,試著從聆聽中,細膩的留意孩子是否出現不合理的想法。例如是否以偏概全,認為沒考上資優班就是沒有用、糟糕透頂、未來完蛋的孩子等。待孩子心情平靜後,再慢慢的去引導孩子以合理的方式看待自己。
三、比較出沒,注意!比較很自然,比較無所不在,只是比較總是容易讓孩子錙銖必較,將注意力放在對自己不利、弱點或限制上,而忽略了欣賞自己的優勢特質,更忘了感受參與過程中的美好。大人怎麼想,孩子怎麼看。提醒自己平時不要太過於強調結果、論輸贏,或流於孩子很聰明、很厲害等比較的概念上,而徒增孩子的得失心,壞了好心情。
四、尋找「心」寄託。面對落榜所帶來的失落感,可以引導孩子轉移注意力至新事物。透過焦點重新轉換,讓孩子再次看見自己的優勢與強項。在肯定的過程中,請將注意力反映在她的特質上,例如專注、體貼、細心、善解人意、誠懇、溫暖、幽默等。當然,也可以提供符合孩子能力水準的學習內容,以滿足她的探索、好奇、熱情、興趣、自信、參與及好心情。學習,其實無所不在。(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)
狀況2
六年級的兒子下學期表現明顯退步,和老師討論後,了解成績退步的部分原因來自同儕。老師說:「到學校就是來學習的,不要只想交朋友......」但對這番話我有些存疑與保留,該怎麼辦?
由問題看來,家長了解「孩子重視朋友、和朋友相處中習得社交技巧」是重要的,但同時對「交朋友與學習衝突」這議題產生了一些疑惑。以下提供幾點建議:
一、上學目的不只有「課業」。到學校理所當然是為學習而來,但學習的內容是廣泛的,包含知識、生活、待人處事。倘若到學校的目的只狹隘到為「課業」而來,那麼以目前世代的變化,尤其是網路時代,學校則可以退場了,因為無遠弗屆的網路,如維基百科、YouTube就可以滿足許多知識學習的欲望,相對上老師的知識權威的角色也會受到挑戰。因此學校除了是獲得知識解惑的場所外,更是群體互動與人際學習的重要場域。
二、了解內在需求,取代指責和外在歸因。當孩子的行為產生了一些變化,先說教或過於外在歸因不僅無效,家長還會錯失了解孩子內心的機會,同時也讓孩子錯失學習和成長的機會。
因此,孩子的學習態度若有明顯的變化,家長可以先傾聽孩子對學習的感受和想法,父母可以這樣問孩子:「成績退步並不是你故意的,或許你遇到了一些困難或什麼原因,你要不要和爸爸(媽媽)說,我們一起想辦法。」在此同時,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指責,而是爸媽真誠的想了解他、關心他,並且願意和他「合作」。
三、關心課業外也關心「遊戲」。「遊戲」和「學習」對孩子而言是同等重要的,尤其「遊戲」可以帶來「動能」,驅趕「無聊」,增加了對學習有利的條件。所以,父母除了關注孩子學習的成果如何,更需要經常關心他:「玩得滿足嗎?開心嗎?」關心孩子的需求應是全面的,孩子即將步入課業壓力極大的國中,定期安排全家與孩子同樂的「家庭快樂日」更是不能少。
四、親子共同討論讀書計畫。當具備以上所提「合作」與「動能」時,親子可以一同討論、訂定讀書計畫,例如:如何安排讀書時間、需要運用何種資源、希望達到的目標、挫敗時該如何面對、成功時如何慶祝等,並且約定定期檢討和修正。(莫茲婷 台灣兒少生涯教育促進會理事、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)
狀況3
七年級的兒子成績很好,班排名第一、校排名第三,讀書一向自動自發。但我一點都開心不起來,他太在意成績了,常擔心會考不好。我們問他:「會累嗎?」他都回:「還好啦!」該如何讓孩子對成績的要求不要那麼高?
在現今重視升學的社會,有這樣自動自發又學業出色的孩子,應該羨煞了許多家長;但孩子過度在意成績表現也帶來擔憂,針對此部分,以下方式提供參考:
一、了解氣質,支持情緒:孩子在意課業,應該其來有自。建議花點時間回想一下,孩子幼時是否堅持度較高、好勝心較強、自我要求完美?如果是的話,這是他天生的氣質,加上孩子已經七年級,習慣了這樣的模式,可能在改變上需要耗費多一點的心力。也可以再回憶看看,孩子過去是否也曾表現對成績過度重視?孩子擔心考試成績不理想時,會出現什麼樣的行為或情緒反應?過去他是否曾因成績未達預期而有挫折反應?試著接納孩子的特殊性,適時給予支持,並與他討論他的身心健康、壓力與情緒對他生活的影響等。
二、訂立目標,彈性調整:部分孩子在進入國中階段,本身就會對未來的學習生活有所期許,但也可能會受到家人、親友的期待所影響,將之攬在自己身上,無形中擔負了壓力。家長可邀請孩子談談他對未來的想法,聆聽過程中切記不要太快給予評價與指導,接納孩子所說、所想,並用引導的方式,提醒孩子沒有思考到的方向供其參考。如此將有助於孩子思考彈性,不致過於執著而產生壓力。
三、培養興趣,轉移重心:若孩子的生活,除了補習與觀賞自己喜歡的節目外,沒有其他的娛樂或休閒。家長或許可以利用週末時間,帶孩子出去走走、鼓勵孩子運動,或是陪伴他進行親子活動(如桌遊),引導孩子放鬆心情,並將課業學習中所遇到的壓力做適度宣洩。(何采諭 臨床心理師、兒童繪本作家)